乡村振兴,关键靠人。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步伐的加快,一大批爱农村、专技术、善经营的“新农人”扎根广袤的颍淮大地,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,发展特色产业,带领乡亲们增产增收。
这段时间,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掩龙村的上海青种植基地里一片忙碌,负责人郝玲正带领村民们收获上海青。
颍州区三合镇掩龙村上海青种植基地负责人郝玲说:“(面积)有85亩左右,一个棚占地2亩地,40个棚,割一个棚,种一个棚,尽量不休息,一年365天不间断卖菜。”
郝玲过去从事家具行业,因为对农业的热爱,2021年,她毅然转行,到掩龙村发展起了蔬菜种植。
颍州区三合镇掩龙村上海青种植基地负责人郝玲说:“刚干的时候有好多困难,不是自己想象的这么容易,但有时候就想干每一行都不容易,都得坚持嘛。”
正当郝玲为难之际,当地村两委积极伸出援手,帮助她解决实际困难。
颍州区三合镇掩龙村党总支组织委员刘少锋说:“我们帮助农户协调土地,同时也在村里帮忙招工,我们村两委也专门组织人员去太和,界首优秀种植基地去学习,学习科学种植技术,然后回来跟我们农户进行指导交流。”
很快,郝玲的上海青种植基地发展得红红火火,带动掩龙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500多亩,让1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
郝玲忙着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,肖文兰则在为她的果园奔波着。在袁集镇郭王村,兰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文兰在当地小有名气。10多年前,肖文兰从纺织厂下岗,她没有消沉,经过多方考察,决定到袁集镇承包土地种植果树。
颍州区兰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肖文兰说:“水果种植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行业,开始从小树到逐渐的大树,因为当时没有资金,非常困难,我们就一点一点全部都是我们亲力亲为,期间的艰辛也确实很辛苦。”
作为“半路出家”的果农,肖文兰走南闯北学技术,从最开始的种树卖果,到果品粗加工,再到生产雪梨膏,肖文兰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。
颍州区兰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肖文兰说:“参加了省合肥的农博会,海南的农博会,然后到义乌,江苏这些我们都去过,所以每到一处,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,就是咱们现在的市场,都是在这个口碑相传,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的位置。”
目前,肖文兰的合作社年产值达150万元,带领着郭王村40多户家庭走上致富路。
颍州区袁集镇郭王村党总支书记 常乐说:“招工方面,村里积极协助兰源合作社进行人员招募,满足了他们在生产高峰期的人力需求,村里的干部也主动参与,利用网络平台直播,为兰源合作社的梨膏进行推广和销售,还是很受市场欢迎,促进了郭王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壮大。”
兴一项产业,富一方百姓。眼下,阜阳各地正积极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,通过向外引、龙头带、政策扶等方式,在各村形成一批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,带领群众在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。
(闫翊)
请输入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