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近视"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视力问题,尤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更加突出。在儿童视力检查中,很多家长可能经常会听到医生说,孩子的远视储备量不足。很多家长可能就蒙圈了:“远视储备不足”是什么意思?孩子的眼睛到底是好还是坏?
那“远视储备”究竟是什么?
远视储备量对孩子视力健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?
又该如何防止远视储备过早消耗?
……
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~
远视储备是什么?
刚出生的婴儿眼球较小、眼轴较短,一般处于远视状态,这时候的远视又被称为“生理性远视”。据统计,新生儿的平均屈光度为远视200度。随着儿童生长发育,眼球变大、眼轴变长,远视的度数会越来越低,逐步发育成正视眼。从生理性远视到正视的过程,我们称之为“正视化”。
“远视储备”就是生理性远视的度数,即孩子在发育为正视眼之前的远视度数。远视储备在正视化的过程中是会不断降低的,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12岁后才由生理性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。
远视储备和近视有什么关系?
远视储备就像孩子出生时把度数存在“视力银行”里面。随着年龄增长,眼轴和视力都会不断发育,相当于远视度数不断被花掉,且不具有增值功能。收支平衡(眼轴正常)就是正视,即不远视也不近视的状态,过度透支(眼轴过长)则会导致近视。
遗传、户外活动少、用眼习惯不好等因素,都有可能导致眼轴长得太快,相应的远视储备消耗过快,那么近视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。
远视储备需要通过散瞳验光获得,没有绝对的标准,不同年龄远视储备参考数值也不同。下表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的《幼儿园防控近视手册》中列出的远视储备参考数值:
实际上,远视储备与孩子的视力发育息息相关,对预防近视也有很大的作用。如果儿童的远视储备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数值,则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多,有可能较早出现近视。可以说,远视储备是近视的“预言家”,远视储备的下降,就是近视的早期预警信号。
远视储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中,想要逆转增加远视储备是很难的,但是可以控制或者减缓远视储备的下降。
怎么做才能防止远视储备量过早过快消耗?
1、“目”浴阳光
日间户外活动是延缓远视储备量过早过快消耗最经济有效的措施,建议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,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,刺激多巴胺分泌,延缓眼轴长度的增长,避免远视储备过快消耗。
2、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
避免长时间用眼,注意间隔休息,通过眺望远方、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疲劳。遵循“20—20—20”法则,即:每看屏幕20分钟,要抬头远眺20英尺(6米以外)以外20秒以上。
3、保持正确读写姿势
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,做到“一拳一尺一寸”,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,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(33厘米),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(3厘米)。避免平卧、侧卧、俯卧看书,不要边走边看,不要在移动车厢内看书或者使用电子产品。
4、定期检查视力
建议带孩子定期到医院检查视力,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(包括角膜曲率、眼轴、散瞳验光、眼压等),了解孩子远视储备量变化。若发现远视储备量消耗过快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医学干预措施,尽早预防,有效控制。
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儿童眼病与视光专科汪丽娟主任提醒,如果远视储备低于相应年龄段的数值,则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近视,但并不是说孩子一定会近视,它更多的是一个早期的信号。当孩子出现“远视储备”不足情况时,建议定期复查,建立视力健康档案,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,做好近视预防工作。
请输入验证码